历史上的赵氏孤儿是谁?赵氏孤儿案的历史故事!

  • A+
所属分类:大杂烩百科

其二,《赵世家》载“下宫之难”诛杀的范围明显有误。屠岸贾为追究晋灵公被杀一案,“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皆灭其族。”这里,并没有提及弑君的主凶赵穿以及同为卿大夫的赵旃家族。而《晋世家》、《左传》均言当时诛杀的只是赵括、赵同兄弟家族。《左传》载赵婴与赵庄姬通奸,死于鲁成公五年(前586年)。赵朔具体的死亡年代虽无从考证,然赵婴得与赵庄姬通奸,说明当时赵朔确已死了。如果“下宫之难”发生时赵婴、赵朔叔侄均已故去,那么《赵世家》记载存在的漏洞就很明显了。

其三、《史记》关于下宫之难发生的时间(晋景公三年,即前597年)互相矛盾。同出于司马迁之手的《晋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均明确记载,该事件发生在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左传》的相关记载也与此相同。晋景公三年之后的许多历史事件,赵氏多有参与。如晋景公六年(前594年),“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鲁成公五年(前586年)赵婴与赵庄姬通奸,被赵括、赵同兄弟放逐;晋景公十二年(前588年),晋始置六卿,赵括、赵旃皆为卿。由此推断,“下宫之难”不可能发生于晋景公三年。

其四,关于赵武复立的时间。《赵世家》、《韩世家》皆称“下宫之难”发生在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过了十五年即景公十七年(前583年)又复立赵武。但《春秋》、《左传》、《晋世家》与此记载截然不同。《晋世家》景公十七年记载:“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曰:‘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奈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景公十七年:“复赵武田邑。”可见赵氏族诛与复立赵武的时间间隔并不遥远。也可以证明当时诛杀的确为赵同、赵括家族。作为晋景公外甥的赵武,随母亲一起生活在宫中,似乎没有受到此事的波及。

笔者认为,“下宫之难”的历史背景比相关记载要复杂得多。春秋中后期,各国卿大夫势力渐强。尤其是晋国,赵氏、栾氏、郤氏、韩氏、荀氏、士氏、魏氏、智氏等家族人才济济,主导国家军政大权。公室与卿大夫之间,卿大夫相互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卿大夫同族内部,也存在族权(即大宗与小宗)之争。围绕这一系列矛盾,发生了多起君臣弑杀、众卿争斗的闹剧。如晋灵公被赵穿弑杀;晋景公与卿大夫共灭赵氏;晋厉公灭郤氏家族;栾氏、中行氏弑杀晋厉公等等。

就“下宫之难”而言,赵庄姬诬告赵同、赵括谋乱是导赵氏族诛的直接原因。其目的有二:一是对赵同、赵括流放赵婴的报复,二是要借机恢复赵武在赵氏家族中的正统地位。赵氏三代(赵衰、赵盾、赵朔)执政,与栾氏、郤氏诸卿势力早有矛盾。赵庄姬的诬告,给了栾氏、郤氏打击赵氏的口实。其积极提供伪证,实际上是借刀杀人,用心昭然若揭。而晋景公则利用了卿大夫之间的矛盾,欲通过内乱削弱各方势力,以达到巩固公室的目的。至于屠岸贾其人,虽然无法找出他的幕后指使,但他充其量只是个被人利用,而后便被无情抛弃的小人物。

这段历史年代久远之外,还有潜在的原因,那就是“赵氏孤儿”故事的源头包含了四个隐含的讲述人。四个讲述人又分为两组,一组是源头组,他们分别是晋国的史官、赵国的史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晋国,所以晋国的史官会有所记载;而“赵氏孤儿”又是后来赵国的先祖,“赵氏孤儿”故事的走向影响着赵国,所以赵国的史官也一定会追述。一个故事各自讲述,立场的不同决定了晋国和赵国史官不同的视角,也从源头上注定了赵氏孤儿的故事是一笔糊涂账。但我们不要忘了,还有另外一组讲述人,这组讲述人的身份其实是转述者,他们是《左传》的作者,《史记》的作者。《左传》的作者生活在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赵国还没建立,所以,《左传》的作者只能接触到晋国的史料,因而,他的镜头只能聚焦于晋国。而《史记》的作者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他不仅能见到晋国的史料,也能见到赵国的史料,他的视角应该更为宽广。所有这些决定了他们二者转述之时,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一个故事,牵连进来两个国家,由四张嘴来讲,想不纠结,难啊!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福利特权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