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识别真假皂角刺)

  •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识别真假皂角刺)已关闭评论
  • 13,447 views
  • A+
所属分类:大杂烩百科

皂角刺为皂荚树的棘刺,又名皂角针。性味辛温。功能有消肿排脓,祛风杀虫。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症以及皮癣、麻风等。

皂角刺始载于《图经本草》。苏颂谓皂刺与米熬嫩刺作煎,涂疮癣有奇效;《本草纲目》将本品列于"皂荚"项下。李明珍云:"治痈肿妒乳,风历恶疮,胎衣不下。"又云:"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所为异耳。"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辛,温。

《纲目》:"辛,温,无毒。"

《医林纂要》:"辛咸,温。"

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有小毒。"

【功能主治】

皂角刺有消肿排脓、消毒透脓、搜风、杀虫的功效,皂角刺别名: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皂角刺主治痈疽肿毒、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

《本草图经》:"米醋熬嫩刺针作浓煎,以敷疮癣。"

杨士瀛:"能引诸药上行,治上焦。"

《本草衍义补遗》:"治痈疽已溃,能引至溃处。"

《纲目》:"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

《本草崇原》:"去风化痰,败毒攻毒。定小儿惊风发搐,攻痘疮起发,化毒成浆。"

《四川中药志》:"治风热疮疹,并能通乳。"

药材学》:"治扁桃体炎。"

【功效主治】

消肿排脓

皂角味辛温咸,有消肿拔毒。排脓之功。《本草汇言》:“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又泄血中风热风毒,故而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

搜风拔毒

本品辛成,温。辛能散,能行血行气,成能软坚散结,温能搜风,活血祛瘀。托里排胀,常用于厉痈,癣疮等证。

行气理气

本品味辛减温,入肝肾经,有行气行血,温经通络,活血祛瘀,催胎衣下行之功,常用于胞衣不下,妒乳,闭经等证。

【配伍应用】

配苦参

若湿热火毒,侵淫肌腠,气血壅滞,脉络失和,则发为疮疖痈疽,宜清热燥湿,解毒疗疮。苦参苦寒,燥湿祛风,《神农本草经》道:“除痈肿”;皂角刺辛散风毒,《药鉴》曰:“能引诸品直至溃处,外科之圣药也。”二药相伍,祛湿泻火,疗疮消肿,如《本草汇言》:姚继元云:治疠风癞疾,风癣风疮,搔痒风屑,与苦参同用,其力更倍。”

穿山甲

搜风拔毒,消肿排脓。穿山甲咸寒,性善走窜,功专行散,活血通络,消肿散结,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曰:“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者,皆能开之,以疗疗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皂角刺辛温,温通行散,其性锐猛,攻毒败毒,托里排脓,《本草汇言》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相须为用,功效倍增,使已成脓之疮痈速溃,末成脓者消散,疔疽疮痈,疗治上品。

配乳香

若产后乳积,壅滞不行,郁久成毒,结于乳房,症见焮红肿痛,口渴引饮,舌质红赤,苔黄脉数,治宜行气活血,疗痈消肿。乳香,功擅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本草纲目》曰:“乳香香窜,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疼痛、心腹痛要药”;皂角刺,性善引药达疮所,开泄排毒,《本草纲目》曰:“治痈肿,妒乳”。二药相配,一入血分,气血同治,排毒消肿,活血定痛,用治乳痈,应如桴鼓。

香附

治女子肝气不舒之经行腹痛,月经衍期,经行不畅。香附辛苦甘平,辛散肝郁,苦降肝逆,甘缓肝急,调气止痛,如《本草纲目》曰:“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皂角刺辛散温通,锐利开结,活血逐瘀,《本草汇言》论其、为开导前锋也。”相须相使,一专理气,一主治血,肝木条达,气血畅利,月事复常。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福利特权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