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已关闭评论
  • 7,846 views
  • A+
所属分类:大杂烩百科

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每年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及细须根,洗净后多纵切成两瓣、四瓣或斜片,晒干即可入药。可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白蔹,又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

白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弘景曰:白蔹“生衡山山谷,近道处处有之,作屯生”。苏恭曰:白蔹“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蜀本草》载:“蔓生、枝端有五叶,所在有之”。苏颁曰:“今江淮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今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山东、陕西一带)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根如鸡卵而长,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

白蔹的功效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本经》: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别录》:下赤白,杀火毒。

《药性论》:治面上疱疮。

《日华子本草》:止惊邪,发背,瘰窃,肠风,痔漏,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烫火疮,生肌止痛。

《本草图经》:治风,金疮。

李杲:涂一切肿毒,敷疔疮。

《纲目》:解狼毒毒。

疮痈肿毒,瘰疬痰核

本品苦寒清泄,辛散消肿,故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消肿止痛之效。内服、外用皆可。

水火烫伤,手足皲裂

本品苦寒,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具敛疮生肌止痛之功,故常用治水火烫伤,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备急方》);亦可与地榆等份为末外用。若与白及、大黄、冰片配伍,还可用于手足皲裂。

【性味】

苦;辛;性微寒。

《本经》:味苦,平。

《别录》:甘,微寒,无毒。

《药性论》:味苦,平,有毒。

《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

【归经】

入心、肝、脾经。

《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本草求真》:入肝、脾。

《本草撮要》:入足少阴、厥阴经。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福利特权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