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马奇诺防线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灾难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国。
1914年,德国对法国宣战后,仅仅用了数周时间就入侵了法国。接下来的四年里,德国占领了法国约8,000平方英里(约合20,000平方公里)的领土,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差不多大(和河北省差不多大),涵盖了法国1/4的钢铁、40%的煤和64%的生铁的产能。
800万法国人被动员起来抵抗德国入侵,其中52%的人伤亡。最终,死于一战的法国人占法国人口总数的5%。伤亡最为惨重的几次战役,如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1918年的皇帝会战,都发生在法国本土。
在签订康边停战协定、一战结束之后,法国决定未雨绸缪,为了抵御将来可能发生的入侵而采取措施。魏玛共和国自1920年代起,就不断地加速武装自己,在纳粹时期更是有增无减。法国政府于是决定,在法德边境修建一堵高墙,这就是所谓的“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因法国战争部长安德烈·马奇诺而得名。他在1920年代向政府施压,要求国家为这一边防设施拨款。这条280英里(450公里)长,布满了碉堡、掩体和地道的防线一旦建成,其规模相当可观。然而,法国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防线,在面对德国入侵时竟形同虚设:1940年,德国的坦克装甲师团取道比利时,绕过了马奇诺防线。
自那时起,马奇诺防线就成为了一个象征,成为联军在二战中的一系列战略失误的代表。然而,马奇诺防线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灾难吗?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有关于这一令人印象深刻而又令人遗憾的工程奇迹的11个事实。
1. 蔚为壮观
马奇诺防线是一条900英里(1,400公里)长的地下碉堡、地道和混凝土机枪炮台的网络。
法国花了十年时间设计、改进、扩展边防设施,最终建成了马奇诺防线。1929年,工程刚刚开始时,它还只是一系列混凝土机枪炮台,散布在法国面对德国的莱茵兰非军事区的前沿。
防线的改进和扩建一直持续到1930年代。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建造一条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到英吉利海峡的防线,其中防御最为严密的一段就坐落在近300英里(500公里)长的法德边境上。
为了建造这一防线,法国政府花费了约33亿法郎。它有142个地堡,352个地下掩体,5,000余个碉堡;它还使用了15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和15万吨钢铁,足以建造5,300辆B1重型坦克或5艘黎塞留级战列舰。
2. 深不可测
马奇诺防线的最宽处有16英里(26公里),有独立的多层结构。其中最接近德国边境的前沿,有经过伪装的哨站;其后则是反坦克、迫击炮和机枪炮台等设施,地下则有步兵地堡和碉堡;再后方则是大小不等、密密麻麻的工事,包括75毫米和135毫米火炮的球形炮塔。整个防线共计有142个炮兵堡垒,352个碉堡和5,000个小型防御工事,交错于整个区域,形成了交叉火力网。
工事地下还遍布着迷宫一般的地道,使得军事人员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之间转移。地道系统由机枪保护。高地处还有78个烽火台一样的控制点,可以使哨兵观察来犯的敌兵的动向,指挥火力的方向。整个系统还有独立的电话和无线通讯设施。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福利特权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