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事件:回不来的6万新疆叛变边民!

  • A+
所属分类:大杂烩百科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因二战造成国内人口锐减,缺乏健壮的劳动力,造成粮食短缺,为了解决这问题,当时苏联政府在1953年不惜花费代价,在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地开垦荒地,建立了机械化农场。动员国内青壮年去各地开荒,企图解决苏联国内粮食短缺的问题。这些人到那个地方没多久,吃不了苦,就跑回去了不少,导致农场劳动力非常缺乏。

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就想在邻近的中国特别是新疆动员侨民返苏,让这些所谓的“侨民”到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地的农场种地,甚至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动员劳动力到苏联劳动。

对于苏联的迁侨工作,当时中国各级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协助。1954年4月,苏联政府决定迁返苏联在中国的苏联侨民。4月23日,苏联驻华大使馆向中国外交部提出:苏联决定自中国迁送6000户苏侨至苏联的高加索、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地开荒。

除了迁返苏侨外,赫鲁晓夫在1954年9月访华时提出希望中国100万工人到西伯利亚帮助开发森林资源。毛泽东对此提出异议。他说:多年来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一个不发达国家,人口过剩,失业普遍;因而是一个很好的廉价劳动力来源。不过,中国政府还是根据赫鲁晓夫的请求,于第二年派出7000名河北青年农民到西伯利亚协助苏联开发森林,双方商定:他们可以终生留在西伯利亚,在那里讨苏联老婆,建立家庭,也可以回国。

尽管中国当时没有答应当时边民乔迁,但苏联党政组织、集体农庄擅自迁移中国公民的事情曾经发生多起。1956年吉尔吉斯某集体农庄党委书记(柯族)来新疆柯尔克孜自治州探望亲戚,动员280户准备去苏,被中国政府发觉向苏领馆提出拦住了。

新中国建立后,苏联在当地的中国公民中大量散发非法苏侨证,发展中国公民加人苏籍的活动中。

解放初期,伊犁自治州境内共约有苏侨6万多人,1954年以来,先后遣返回苏的侨民约6万余人,到1962年事件发生时,依然还有侨民约3万余人。为什么几年来苏联侨民越遣越多了呢?主要原因是苏联非法发展苏侨。如特克斯县苏侨协会经常派人到伊犁,为当地居民办理发展侨民事宜,由于他们积极活动,该县原有400多户苏侨,发展至1200多户“苏侨”,增加了3倍。察布查尔县和伊宁市也有类似情况。仅1960年到1961年他们在霍城、绥定和伊宁市就组织了几个发展苏侨的秘密组织,登记了3万余人,企图发展为苏侨,后被我公安机关捕获,没收了500多个非法护照。

中国方面得知情况后,向苏联有关方面提出了质询,苏联也承认所为不妥,保证此种情况以后不再出现。尽管苏方作出了承诺,但却虚以透蛇,其非法发展苏侨的活动并未就此停止;对于持假证件前往苏联的中国公民,也未严加限制。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两党两国关系逐步恶化,中蒙、中苏边境形势骤紧。1960年2月,苏联边防军占领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苏联接界的额尔古纳河上属于中国的克鲁赤纳岛;4月苏联边防人员又在新疆博孜艾格尔山口驱赶中国牧民,并绑架中方人员。边境冲突发生后,双方尤其是中方认为应以大局为重。中国领导人经过慎重考虑,制定了24字对苏联方针(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试图修复日趋恶化的关系。双方为缓解矛盾也进行过尝试和努力,但彼此的信任已经不复存在,在关键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双方关系未见升温反倒逐渐崩溃。“伊塔事件”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在伊犁、塔城地区边民外逃事件发生前夕,苏联驻伊宁领事馆副领事迪道夫等人曾以各种名义,多次在伊犁、塔城等地进行非法煽惑边民外逃活动。与此同时,苏方还直接派遣特工人员秘密潜人中国境内的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区,纠集联络其骨干,拉拢边民,组织外逃集团。苏方还设立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广播电台,加紧进行反中的宣传攻势,攻击中共和中国政府政策,激化边民的不满情绪,以鼓动边民外逃。1961年上半年,苏联哈萨克广播电台恢复了1950年自动撤销的对新疆的维语广播节目,录制返苏侨民和逃苏人员赞美苏联的讲话、访问记等,频繁播放,其频率和播出时间都与中国的维语广播电台相近,极易为新疆地区的听众所接收。苏联公民及越境逃苏人员在与境内亲友的通信中,大肆鼓吹和宣扬苏联的“优越”、“自由”,并邮寄糖果、肥皂等国内紧缺生活日用品(部分商品是中国制造),还在信件和包裹中夹寄苏联政府提供的各类苏联公民身份的非法证件。

同时,苏联政府利用中国三年“大跃进”运动及“三区革命”紧张局势,引诱中国边民逃苏。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福利特权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