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为“描写西湖六月风光的七言绝句”进行教学,完全将其定位成一首写景诗,这一理解和教参提示的“这是一首写西湖的晴日荷花壮观景象的诗”的理解也是相吻合的。文本理解决定了教学实践,因此,不少教师的教学重点就侧重于这首诗所描写的西湖景色。笔者认为,这种只是在语言层面做想象欣赏风景的教学还是浅层的语义教学。这样的语义层面的教学只是对于语言意义的理解,但是对于作者使用这些语言的意图还是没有准确理解,未能达到“反诸作者之心”的境界,阅读理解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为了引导学生圆满完成阅读理解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语义层面延伸到语用层面,也就是去探究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的语用意义。当我们从语用学的角度解读诗文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首先,囿于语义的理解造成古诗分类的误判
如果仅仅从语义层面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我们很容易将之作为写景诗,这一点和陈志明主编的《宋诗鉴赏辞典》中所论述的“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风光的七言绝句”是相吻合的。如果我们理性审视这一说法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从整首诗的内容写作来看,真正写荷花内容的只是后面两句话,而且景物内容也很有限,只是描写了荷叶荷花的红绿两色,所采用的方法是纯粹的白描。将之作为写景诗,仅仅是囿于语义所作出的静态语言分析。
从整首诗的语气来看,整首诗的语气是道别交谈的语气,而不是叙述描写。尤其是“毕竟”一词更是交谈口气的凸显。
如果结合诗歌题目来观照整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的一个“送”字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古人对此亦有论述:清・恒仁:“‘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杨诚斋《晚(按:应为‘晓’)出净慈送林子方》诗。亦犹东坡《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之意。”《月山诗话》也将其定为送别诗。
因此,联系古诗题目,结合诗歌内容,参照文献资料考证,综合今人看法,我们认为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这是延伸语义从静态语言分析向动态语言分析作出的重要一步。
其次,联系语境整体观照实现语义到语用的延伸
如果我们将诗歌的题目和内容作为整体语境来考虑的话,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内容,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1.联系情境的思考
题中的“晓出”对应诗中的“映日”。晓:天刚亮或天蒙蒙亮,从天刚亮作者即开始送友,一直陪着朋友走到西湖,一直走至太阳高高升起,由“晓”至“日出”可见作者送友时间之长。
题中的“净慈寺”距离西湖也就四百多米,需要由“晓”至“日出”的时间吗?当然不需要,那么这段时间
他们在干什么?联系这些语境因素,我们不难看到这地方是诗人的留白,是道别内容的省略。
2.结合上文语境的思考
故事内容中有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这首诗以送友为题,但是诗中没有一字送友。这是为什么?
“荷花”本无特殊变化,但杨万里送林子方之时却是“别样红”,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只是在做静态的语言分析,我们就很轻易地得出结论:这里写出了西湖的美丽。
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老师们的解释往往是抽象的概念组合,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对于具体的阅读理解而言,我们需要的是找到作者用这些意象的理由所在,也就是解决写作中“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如果我们遵循语用理解的关联原则,联系上述的时间语境、空间语境,再结合杨万里的开朗性格,考虑到林子方将要到任的地方是福建这一实际进行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此处杨万里跟林子方谈论莲叶荷花,其实是在表达这样的意思:“荷花”开花年年如此,我杨万里送林子方之时,却是“别样红”。
从“别样红”中,我们看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我们能体会出:作者一边陪着朋友走在路上,一边和朋友谈笑风生。只有具有如此“谈笑风生”的心态,才能体会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
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从这样的角度进行思考,也就能够真正理解“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的真正联系所在。
基于从语义到语用的解读,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教学尝试:
师:“我大清早就从净慈寺出发来到西湖边送别林子方,我为什么跟林子方只是在谈论西湖的莲叶荷花?我为什么不去谈论其他的内容?”
一段短暂思考之后,学生举手了。
生1:“这是因为‘我’谈论荷花是希望林子方以后看到荷花就会想到西湖的莲叶荷花,就会想到‘我’和林子方在西湖边的送别,进而会想到‘我’。”
(这个学生的回答引发了大家的惊叹。立刻有同学继续补充。)
生2:“这一点就和今天早上读到的《二十年以后》是一样的,中间所谈到的小餐馆就是吉米对于鲍勃的思念,他不是在思念小餐馆,他是在思念两个人的友情。”
(这个同学的话引发了其余同学的共鸣。)
生3:“这就和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一样,以后一旦想到黄鹤楼就会想到孟浩然的。”
生4:“这一点和我写作文写到去无锡游玩一样的,其实我不是在思念无锡,我是思念在无锡工作的爸爸。”
……
论文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1年第9期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福利特权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