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每年的6月至11月为蜱虫最活跃的时期,被蜱虫叮咬的新闻屡见不鲜,如果不小心被叮咬了,可引起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那么蜱虫是什么?叮咬后怎么处理?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
一、蜱虫是什么?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
蜱(pí)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读音shà)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该寄生虫极其喜欢皮毛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黄牛,经常可以在黄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内侧发现其身影,多时会聚集成群,并且非常不容易剔除。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农村极为常见。
二、如何鉴别自己是被蜱虫叮咬了?
蜱虫叮咬会有什么特征?怎么快速识别是不是被蜱虫叮咬了?对此,小编查询资料得出以下结论,被蜱虫咬伤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黑痣样:被叮咬处就像突然长了一个黑痣,蜱虫的前肢和口器咬住病人皮肤,叮在皮肤上不松口,甚至叮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去,只露一个黑色的尾部在皮肤外边,看上去就像长了一颗黑痣,而被蚊虫叮咬后是没有的。
2、明显的红肿:蜱虫会咬噬皮肤和吞噬血液,皮表细胞和皮屑,所以蜱虫叮咬的周围会出现红肿,也就是说病人叮咬处炎症会比较重,同时病人会伴随有痛感、痒感或者没有感觉。
3、质地坚硬:由于蜱虫属于甲壳虫性质,所以蜱虫叮咬处的皮肤表面摸上去是硬硬的。
三、如果被蜱虫叮咬了怎么办?
在被蜱虫叮咬初期,我们要首先进行鉴别判断,一旦确认为蜱虫叮咬后,要第一时间将蜱虫从身体里取出。那么如何将蜱虫蜱虫取出呢?建议: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被蜱虫叮咬之后,拿镊子夹不掉,用手拉不出来,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药膏,比如白凡士林、护手霜等,一般医院给病人常用的是复方曲安奈德乳膏,里边含少量激素、抗生素等,抹上药后会有一些刺激性气味,虫子自己就松口了。除此之外,在叮咬处涂一些百多邦软膏、达维邦软膏、酒精、碘酒、护手霜等都是可以的,如果你家里有麻药、利多可因凝胶也是有效的,可以使蜱虫松开它的前肢和口器,进而它自己就脱落下来了。”
发现蜱虫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四、如何防止被蜱虫叮咬?
1.每年的6月至11月为蜱虫最活跃的时期,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穿着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可防止蜱的附着或叮咬。
2.近些年来,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些动物的身上,特别是耳朵里、脚趾间和耳朵外沿,时常也能看到蜱虫的身影。因此,要避免受到蜱虫的叮咬,要注意对宠物进行及时清洁,或者尽量与宠物保持距离。
3.当从可能有蜱出没的地方回家后,换掉所有的衣服,立即洗澡,并在洗澡的时候特别注意自己的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这些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虫。
蜱虫夺命固然可怕,但是只要我们经过合理的防控,避免受到蜱虫的叮咬或者有效预防所传染的疾病,那么,蜱虫对我们的威胁就可以化解。
五、如何杀死蜱虫?
消灭畜体上的蜱虫,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捕捉,另一种则是用化学药物灭蜱虫。发现蜱虫时应该将其拔掉,然后集中灭杀。拔的时候,还要蜱虫体与皮肤垂直,然后往上拔,以避免蜱假头断在皮肤内,引起炎症。不过,这种方法只能在畜少、人力充足的前提下。
而用化学药物消灭蜱虫,常用的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脒基类杀虫剂等。可以根据季节和应用对象,选用喷涂、药浴等方式。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些药剂长时间使用后,会使蜱虫产生抗药性,药剂应混合使用或者轮流使用。
近些年来,已经开始采用遗传防治、生物防治灭蜱虫。前者是采取辐射或者化学不育剂使雄性蜱虫失去生殖能力,使蜱虫种群能力不断衰减;后者是利用蜱虫的天敌来灭蜱。现已发现膜翅目跳小蜂科的一些寄生蜂,可以在一些若蜱体内产卵,成虫后才从若蜱体内逸出,寄生后不久若蜱就死了。还有猎蝽科的昆虫,也可导致蜱死亡。
相关新闻:
江苏:一家子三人被蜱虫咬伤,两人身亡
近日,家住江苏盱眙铁山寺附近的宋先生(化姓)一家可谓是祸不单行被蜱虫咬伤丧命。先是5月底6月初,小舅子和岳母先被蜱虫咬伤丧命,被蜱虫咬伤后因为在当地医院迟迟未能确诊,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令全家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之中。可谁知在宋先生为岳母处理丧事的过程中,裸露在外的右小臂也不小心被蜱虫咬了一口,这让他也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在南京鼓楼医院救治下,宋先生脱离了危险。
为什么蜱虫叮咬后会生病呢?
小小蜱虫究竟是什么?咬一口怎么还会致命?原来,蜱虫体内有一种可怕的病毒,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也称新型布尼亚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给人,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病是首先在中国发现的。
目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国内的流行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湖北、河北、辽宁等多个省份,当然,主要集中在以上省份的山区、丘陵和森林地带的农村地区,而发病的人群,主要是经常在户外劳动或热衷野外运动的人。除了在中国,邻近的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很多的病例报道。而南京鼓楼医院目前接诊到的约16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大都来自江苏和安徽交界处的农村地区,如盱眙、滁州、明光等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呈现季节性的发病。发病季节绝大多数在5-11月,5-7月为主要高峰期,9月份为次高峰期,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原因是蜱虫在这个季节范围里会大量生长、繁殖并在野外环境中活动,同样,这与人群也会在这个季节广泛地开展生产劳动以及户外活动有关。今年4月份以来,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已经收治了1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患者,其中有两例患者因为到院太晚、病情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被蜱虫叮咬后,2天至1月后都有可能发病
南京市鼓楼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吴卫华介绍,被蜱虫叮咬后,人最短在2-3天后发病,也有会在1个月左右起病,通常1-2周左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旦起病,最典型的病程可分为发热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期、恢复期三个主要的过程。大多数人会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一般在38.0℃以上,伴有畏寒、食欲不振、乏力、肌肉酸痛,早期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重症患者多合并神经、精神症状,预后较差。
该病病死率达12.7%-32.6%,而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仅有对症支持治疗。老年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者、治疗不及的患者往往到院后往往病情偏重,预后较差。但大多数患者经早期、及时、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吴卫华提醒,被蜱虫叮咬后出现发热请及时就医。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福利特权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