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荒腔走板”的跨界
2008年,对于旺旺来说,更像是一个发展方向上的分水岭。
此前,蔡衍明一直专注于休闲食品行业,虽然旺旺集团也投资了医院、酒店、物流等产业,但食品主业的强势印记从未在旺仔形象中褪色过。
直到2008年11月,米果大王蔡衍明画风突转——以个人名义出资收购了台湾中时媒体集团旗下的《中国时报》、《工商时报》、《时报周刊》和中时电子报、中天电视台、中国电视公司,成为媒体大亨。
在食品行业闯荡30年,功成名就的蔡衍明跨界投资传媒产业,立刻引来无数的解读,有人评论这是蔡老板荒腔走板的一次跨界玩票,做得了好厨子,但能做得了文人,卖得了字吗?
更何况,中时集团是台湾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且不论行业的敏感性,单就这笔生意来说,彼时已经摇摇欲坠的中时集团恐怕就是行业内的顶级高手也难回天,蔡衍明自己也说这笔投资肯定是亏钱,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份公益事业。
不过,生意还是生意。面对在前东家受伤连续巨亏的中时集团,商人蔡衍明先是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内部整合,打通了原本各自为政的旗下媒体,极大调动起了旗下媒体的联合作战能力,一改此前的“自由之风气”。
虽然并没有在专业上有多少干预和改变,但蔡衍明在经营管理上大大加强了管控,一切以财务优先,并要求采编部门重视盈利。通过业务部门与编辑系统的整合,采编部门主管可以身兼运营部门总经理职务。通过如此这般的举措,蔡衍明一再冲击中时人过去的思维模式。
很快,这家拥有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媒体等多业态的老牌传媒集团,在名称前面加上了“旺旺”二字之后,终于摆脱了连年的巨额亏损。蔡衍明跨界传媒不但没有如外界评论的荒腔走板,反而越做越有感觉,连续并购传媒资产且处处紧跟行业的风向变化。
“过去,传统媒体掌握着十足的话语权,如今因为互联网的发达和社群媒体的兴起,让话语权有机会下放给一般百姓,有时一篇有影响力的网络文章,就有可能等同于一篇纽约时报专栏的份量;一则有争议的微信或微博的内容,也常会引发社会的热烈讨论。”
在去年乌镇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蔡衍明在“两岸四地互联网发展分论坛”上的演讲,对于“小虾也可以斗大鲸鱼”的互联网时代的描述,不难听出,传媒大亨蔡老板仍在借势新兴领域和中国大市场,期望寻找更多的机会。
不论未来旺旺能否在食品和传媒双主业的驱动之下,攀上“不是终点”的千亿规模,至少对于年近六旬的蔡衍明来说,他早已证明自己决非浪荡败家子,富可过三代。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福利特权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